成人教育的秘密藏在暴雷里(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而早早瞄准资本市场的中公教育,强行借壳上市后凭借协议班模式实现弯道超车,成了公考界的王者,市值一度超过新东方、好未来等头部教育企业。为完
而早早瞄准资本市场的中公教育,强行借壳上市后凭借协议班模式实现弯道超车,成了公考界的王者,市值一度超过新东方、好未来等头部教育企业。为完成对赌协议,中公教育的步子迈得更大更急,在协议班的基础上推出理享学贷款模式。
但资本逐利,迟迟不能盈利也没有增长的公司,融资速度只会越来越慢。“想烧钱占市场,冲数据,再拿融资,去上市。”一位开课吧员工表示,六月份时,在工资已停发的情况下,公司仍旧以融资即将在月底到位来搪塞员工,以确保销售工作能正常推进,“当时公司的态度太自信了,谁也没想到会严重到这种地步。”
高途董事长陈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不做大的变化,我们的处境就会异常艰难,我们的现金消耗就会吞噬整个公司,我们就会再次走向死掉。”而开课吧创始人方业昌也在公开信中,也将此次暴雷的原因归结于降本增效“调整幅度过大过快”。
教培机构,已经在初尝恶性循环的“果子”, 他们或许也知道如今这种模式并不适合长期主义发展,但面对增长的焦虑,谁又敢慢下来呢?
“0元学”像一根可口的萝卜,诱导着程鑫在芝士未来平台开通了超过两万元的贷款。开课吧一朝暴雷,程鑫没能拿到应返还的学费,还背上了一笔贷款。
而在中公教育报名线下班的同学更加愤怒,“线下班就是在线下自己看网课,甚至没有一个辅导老师在现场。”报名前老师嘘寒问暖,交上学费之后学生的诉求、学习问题等,均找不到负责的老师。
在职业焦虑愈发严重的大环境下,成人职业教育无疑是下一个朝阳市场。
激进的贷款模式实则是中公教育为自己埋下的地雷,巨额流水也同样引来证监会的关注。2022年4月24日,中公教育收到中国证监会安徽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公教育与上海贝丁、吉安市理享学等5家公司构成关联方,且其披露的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的违法事实成立。6月30日,中公教育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陆续下架理享学相关课程。”
原以为K12倒下后其他的教育赛道项目能吸取经验不再犯错,但现在复盘发现,K12踩的坑职业教育一个也没避开。
部分学员也表示, 很多学员在花呗、京东白条、信用卡等网贷平台进行购课,表示贷款额度不够后,销售就会推荐“芝士未来”贷款分期 ,“如果没有特别的关系,会不计信誉额度直接放贷吗?”
“当你被裹挟进去,你自己其实蛮无助的。不参与行不行?可能你的公司就被人忘记,就被淘汰出局了,但参与进去又很痛苦。”高途教育创始人陈向东在评论K12营销大战时这句话,如今也成了成人教育频频爆雷的最好注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知识却成了资本收割的镰刀。开课吧创始人方业昌在公开信中写道,“在摔了一个大跟头后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和初心,只是这个成本有点大。”但在依旧疯狂的同行中,开课吧真的有可能回归初心吗?
另外, 销售人员不仅会诱导学员报名,甚至会诱导贷款 ,“如果嫌贵,就给奖学金班名额,能全返学费,如果没钱,就推荐你办理贷款。”曾经报名过开课的学员程鑫告诉「新熵」,身边大多数学员之所以大胆报名多门课,就是相信了学完了能退费的承诺。
“现在的职业教育机构,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销售公司。”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以往的教培机构们会在课程内容和服务上花费大量心思,但现在基本把重心全放在了销售环节。
除了开课吧、万门教育暴雷外,卷出天际的公考龙头中公教育日子也不好过,频繁出现资金链断裂的负面消息,市值狂跌2000亿。
“赶上考试公告发布的高峰期,教资岗必须去支援销售部门,打电话打到凌晨拼业绩。”前中公教育员工楠楠表示,无论是课程顾问还是讲师,每一个人都有业绩要求,“一份电话号码反反复复地打,新来的员工只能拿着老员工用过的资料,前两个月都很难开单。”
教培行业从业者秦桢告诉「新熵」,不仅是开课吧,许多中小型教育机构也是如此,在跑通某一赛道后,就想多线发展其他细分赛道,寻找更多赢利点,却并没有意识到各个细分赛道间差距较大,如果贸然跨赛道发展,带来的大概只有高昂的成本负担。
这种有些疯狂的模式让中公教育一度被认为是最会理财的公考培训公司,提前收取的学费带来了巨额流水,2021年中公教育总收款204.3亿元,而当年总营收也不过69.1亿元,且其中有超过50亿营收来源于协议班课程。
文章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网址: http://www.zgcrjyzzs.cn/zonghexinwen/2022/0713/1023.html